高一语文课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有哪些内容
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》是部编版高一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,由郭沫若创作。这首诗展现了青年旺盛的生命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,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,表达了对摧毁旧世界、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。以下是关于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》的主要知识点:
1. 诗歌内容和风格:诗歌通过描绘怒涌的白云、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等自然景观,展现了一种雄伟壮丽的景象。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反映,也成为了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,代表着对旧世界、旧文化、旧传统的猛烈冲击。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,具有强烈的时代感。
2. 教学目标:在教学过程中,重点包括品味诗歌语言,了解郭沫若诗歌风格及新诗特点;引导学生发挥想象,大胆联想,领略诗中所展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;把握意象特征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,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;体会诗人摧毁旧事物、创造新世界的热情与决心,感受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。
3. 作者简介:郭沫若(1892-1978),原名郭开贞,四川乐山人,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。他留学日本,回国后积极参与文学活动,编辑《创作周报》《洪水》,提出革命文学主张。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创新性,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通过学习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》,学生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美学价值,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。
- 上一篇:插秧歌杨万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?
- 下一篇:高一语文课文红烛原文知识点有哪些内容